五四运动后周恩来等人都出国留学为何毛主席不去?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02-08 02:55:03

  在五四运动后,无数爱国学生从黄埔码头迈上了前往法国的轮船,这些前往法国留学的学生中后来有不少人成为了我国的重要领导人物,比如周总理、邓公等人就在其中。

  而毛主席曾经也是赴法留学的组织者之一,但自己最终却未能成行,这是怎么回事呢?

  但其实爱国学生留学热潮并非是五四运动后才开始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

  1875年福建造船厂就安排了刘步蟾等人前往法国学习先进的船只知识,想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法来打败侵略者,可受甲午海战的影响,留学生基本都被派到了日本和美国。

  直到1912年,蔡元培、吴稚晖等人主张“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凭借这一理念,他们几人在国内组织起了留法俭学会,提倡到法国勤工俭学,学习法国先进的知识和思想

  1917年初,蔡元培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华法教育会,并在全国各地大量开办留法预备学校。

五四运动后周恩来等人都出国留学为何毛主席不去?(图1)

  可是这个时候他们的提倡,并没有迎来太多人的响应,有前往法国留学想法的青年学生不足200人,直到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才迎来了高潮。

  五四运动结束后,国内不少人都意识到了革命的重要性,想要拯救中国,只有走革命这一条路,对于迷茫的国内爱国人士来说,曾经有过巴黎公社的法国,就成为了最佳的学习地点,因为对于国内学生而言,法国代表着革命精神和反抗意识。

  在1920年时,法国反战派领袖亨利·巴布斯在世界范围发表和平理念,他认为全世界的人民可以被统称为“世界公民”,不该因为国家不同就被卷入战争当中去,对于刚刚经历了五四运动的中国青年,这番理念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法国成为了了解世界的重要地方。

  此外,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对国内的冲击也不小,但受当时局势的影响,国内学生想要前往苏联极其困难,不少人就试图通过法国中转到苏联,即便是没有中转成功,也能留在法国接触革命。

  而根据当年留下的资料显示,前往法国极为艰辛,从上海出发到法国的轮船要在海上行驶整整40天。

  然而前往日本、美国留学的学生大多出身富裕人家,而赴法留学的学生多数来自四川、湖南这些战争频发的贫困省,在五四运动之前,学生去法国最担心的问题还是钱。

  五四运动之后,才逐渐打消了青年对前往法国的恐惧,尤其是在蔡元培等人的帮助下,前往法国的留学青年也能缓解部分资金压力,这才逐渐召集了越来越多前往法国的留学青年。

  而在组织赴法留学的人中有个人格外显眼,那就是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毛主席,对于组织青年学生前往法国,毛主席费了很大力气,不仅为学生们筹备经费,而且还向他们讲述如何到法国勤工俭学。

五四运动后周恩来等人都出国留学为何毛主席不去?(图2)

  1919年到1920年,一年的时间里共有1600多人前往法国留学,而毛主席一次次目送朋友离去,自己却始终没有踏上那艘前往法国的轮船,后来更是成为了第一代人中唯一没有留过学的人。

  1918年,25岁的毛主席正在读书,4月14日他接到了来自蔡和森的邀请,前往蔡和森的家中商议事情,起初毛主席并不知道这次邀请的目的,等到了地方后才发现,这次商议的是新民学会的建立。

  新民学会可以说是我党建立的基础,最初的78个会员中,后来有41人加入了中国,甚至成为了重要的国家领导人。

  最初新民学会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唤醒湖南人的思想,团结各界人士驱逐军阀张敬尧,在此期间,毛主席等人还创办了《湘江评论》用来传播自己的思想。

  1918年6月,贝搏体育APP毛主席、蔡和森等人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毕业后的他们感觉到了迷茫,按照当时的规定,师范生毕业后要投入到教书育人中,这就意味着毛主席等人没有办法继续读书深造。

  正当毛主席一筹莫展之时,他的老师也是未来的岳父杨昌济,恰好被应聘到北大,在北大的时候,杨昌济接触到校长蔡元培,并了解到蔡元培正在筹备“留法俭学会”,得知这个消息后,杨昌济第一时间给毛主席写了信,告诉他们可以前往法国继续深造。

五四运动后周恩来等人都出国留学为何毛主席不去?(图3)

  之后,毛主席立马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自己身边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然而正当他们高兴之际,有人提出了疑问,北大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他们这些人真的能拿到去法国的名额吗?更何况,前往法国留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他们大多出身贫寒,压根负担不起。

  但不肯就此罢休的毛主席,安排了蔡和森到北京了解情况,蔡和森到北京后立马去拜访了蔡元培。对于他们的疑问,蔡和森解释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尽管是战胜国,但还是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因此需要复兴。

  而为了弥补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法国在中国和东南亚附近招募劳工,然而蔡元培等人认为,与其派劳工过去干活,不如安排有志青年,在法国学习和接触最先进的思想,于是在他们的争取下,才换来了一批留学名额。

  1918年8月18日,毛主席和同学到达北京,来到北京后的毛主席亲自为湖南学生写计划书。但他们遇到了最困难的问题,那就是钱,贝搏体育APP赴法留学的钱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在北京吃喝和培训要花钱,到法国要花钱,就连船票都要钱。

  通过计算,一个人到法国留学,最少也要500元,对于这些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之后,为了筹到这笔留学费用,毛主席东奔西走,组织同学们写作赚取稿费,而他自己也去申请资助。

五四运动后周恩来等人都出国留学为何毛主席不去?(图4)

  1918年9月,毛主席在杨昌济的帮助下,来到了北大当图书馆当助理,在这里他认识了李大钊等人,尽管月薪只有8块钱,但他还是很感激李大钊对他的照顾。在毛主席的努力下,1919年3月17日,第一批学生出发前往法国,89人中有43人是湖南学生。

  看着同学们一批批离开中国前往法国,毛主席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不去了,让同学们去吧。

  五四运动后,致力于组织同学去法国学习先进思想和知识的毛主席,为什么自己最后却放弃了去法国留学的机会?

  对于毛主席没有去留学这件事,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在1919年送别了同学前往法国时,毛主席就收到了母亲病重的消息,4月5日他火速赶回长沙,带母亲到省城就医。

  在此期间毛主席时刻陪伴在母亲身旁,他不仅要照顾母亲,还要负责各种大小事务,以至于10月份母亲去世时,毛主席还在组织驱张运动。

  同时,在北大工作期间,毛主席通过李大钊接触到了胡适和陈独秀,尤其是五四运动爆发后,这两人的所作所为已经成为了那一代人心中的楷模,甚至是崇拜对象,毛主席在创办《湘江评论》时,胡适就对他赞赏有加,每期《湘江评论》都要读一遍。

  当时胡适高度赞扬了毛主席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评价其目光长远。但胡适一直认为留学是好事,但盲目留学不一定是件好事,留在国内并不意味着比出国要差,对于毛主席,胡适认为他留在国内自修远比去法国好。

五四运动后周恩来等人都出国留学为何毛主席不去?(图5)

  当时蔡和森也给毛主席写过一封信,有人要到国外接触新思想,但也要有人在国内了解局势,比起倾巢而出留学,国内更需要留人负责新民学会,负责国内外的沟通交流,而这个留守人选非毛主席不可。

  同时毛主席长期在北京、上海等地奔走,让他开阔了见识,他本人也认为,有人去国外看新东西,自然也有人要留在国内研究问题,与其学新东西,不如先把国内问题研究透彻,根据国情找到合适的道路。

  于是1919年11月,新民学会最后一批人前往法国时,毛主席召开了一个小会,在这个会议上他宣布了自己不去法国的决定。当时大家对此都感到很诧异,可毛主席却说比起留学,自己更想研究国内的问题。

  那时的毛主席心思更多的放在马克思主义方向上,他不断的思考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越是思考他就越加发现,自己对国内问题了解的不够透彻,后来毛主席自己也说过,那时候的自己对政治有了极大兴趣,同时自己的思想确实混乱的。

  简单来说就是,毛主席在当时正在寻找中国的出路,东方文明虽然落寞,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古老的东方文明仍然占据半壁江山,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救国救民,不如自己直接投入到这件事中。

  后来事实也证明,毛主席选择留在国内了解国情的举动是对的,尽管他没有留学经历,却带着中国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正如那句话所说,因为选择了中国,所以中国选择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